【国学与经典】五常学习仁2-2

乐居君 人气:2.94W

  五常学习 仁 3-1 五常这几个简单的德性中蕴藏着怎么样的枢机奥秘?如何检验我们内在的五常?自性中的五常是什么样子?它们彼此间又有什么关系?我们该如何慢慢养起我们的五常呢?从开始我们开始【国学与经典】五常的学习,希望通过学习大家能够真正的了解五常,并培养起我们的五常。

【国学与经典】五常学习仁2-2

  什么样的具体作为能够得到仁?像这段,子路说:恒公杀了他的弟弟公子纠,然后呢?召忽死之。公子纠旁边的一个臣叫召忽,为保护公子纠而死的。管仲也是公子纠旁边的臣,却逃生不死,没有殉难,曰:为仁呼?子路说:那管仲应该说算为仁吧?该死的时候没有死,为仁吧?恒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不用战争就九合诸侯,管仲之力也,就是说管仲才有办法做到。如其仁如其仁,说算他仁,算他仁,各位,你仔细听算他仁这个字有没有全部仁,没有全部仁,算他仁算他仁,勉强算他仁,为什么?因为管仲能九合诸侯,也让天天都战马奔腾的战国,暂时安定了好一阵子,而这安定好一阵子,你看生息多少人,各位对不对。我们刚刚讲过”仁“是什么意义,让生生不息的这个功能,在人类在万物身上发生都算仁。恒公能九合诸侯,有九次那个九次,也是相当时间长,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战国能暂时歇下战马来,那功劳大不大?大。虽然”仁“是很难做到的,是死而后己的事,但他因为有位置,懂得应用他的智慧,而扩及影响力,有这么深远的时候,能够养护那么多的人可以去耕种生息,可以去安养。如其仁如其仁,算他仁算他仁。这是轻许的一个典范。

  子贡说:管仲非仁矣。说管仲恐怕不仁吧!刚刚子路批评些,子贡批评,恒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对不对,他又不去殉身又相之,又去替齐恒公,等于是仇人哪,因为他的主人是谁?齐恒公的弟弟公子纠,他的主人被杀,他又去向仇人。孔子说: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因为他九合诸侯,让天下安宁,稍微安宁,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如果说没有管仲,那我们还像野蛮民族一样,被发左衽,左衽就是穿衣服露半边肩膀,野蛮名族穿的。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说啊,管仲内心认为自己的才气不应该埋在棺材里,只要有人用他,我就有办法让天下得到安宁,所以他不轻去殉节,他保留他的身体跟智慧,他知道只要有人用他,他就可以为天下效力,所以他不是像匹夫匹妇那种自命清高的小量小节。自经于沟渎,自己弃尸在沟渎里面,而莫之知也,他想办法让我的身体能为众生做更多的事,那就助长那个生生不息,对吧,所以说如其仁,如其人。死的总是无意义吗?对不对?

  在这个论语里面,孔子也谈到很多在自己的身上具体的为仁的办法,具体落实仁的办法,因为仁,这个仁到底怎么样,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注意这个“为”这个字,“为”就是具体实施的办法,克己复礼就可以做到仁,意思是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克己复礼的话,全天下都归于仁,不是指只有一个仁,而是归于仁。那当然,你要彻底了解什么是克己复礼,那要等到我们讲到仁义礼志信的那个礼,我自然帮你解开,现在来解扯得太远去了,对不对?它有关系到体制的问题,天下体制的问题才谈到这个礼。但这边谈克己复礼,也可以从身上来谈,克制我的欲望,恢复我的伦常天性,这就是克己复礼。那天下这个时候就可以解释成你的天下,你身上的天下,每个人身中都含天下,对不对,都可以类比为天下,那天下可以归于生生不息,叫天下归仁焉。

  那颜渊就说这样讲起来太大了,颜渊说:请问其目,你讲的纲太粗了,我握不来,你告诉我一些细目可以吗?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就是它的条目。如果你要立志,我要行仁,这个德,那我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做,不合理的不要看,骑车挤挤挤,看到公车上很多很撩人的相片,有没有,你挤到旁边多看两眼,合不合理?好,不合理的不要看,骑过。那个时候心里要有点不屑不觉之视,有没有,那个想法要在心中含着,听人家讲什么,淫秽声音不要听,收音机谈那些题目,关掉不要听。非礼勿视,电视上要演那些不要看,在那个刹那,你就要真正行持得来,看着你的内心,看着习性的奔动,看着它的实相,但要很甘愿的电视关掉,收音机关掉,人走开,因为它非礼,它不符合常道,不符合我们心性天赋的本真,统统叫非礼。非礼勿动,又想买这个,又想做这个,但它有损我的健康,有亏我的品格,那我就不要做,心甘情愿不要做,就这一刻不要做,先实习,这一次不要做,就在那个当下就停住,就实行它的条目。各位就这几句话我们是一定都读过,你从小到大就认识,你什么时候在那个非礼的时候,自己把它停下来,非礼的时候,可是过去会去做,这一次,我在这个非礼的关键,我这一次就不要做。然后你的内心还会升起一个可惜,对不对,一定是这样的,那个可惜出来才把你挤垮的嘛,那个可惜出来你不要理它,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不动,心甘情愿我要来实施这个礼,我要来坚定这个自己。你要得几次几天后,发现这个情况不一样了。这个我过去有得经验,我还印象深刻,我在刚退伍的时候,那时候二十几岁,我有一个特质,那时候特质有点忌恶如仇,不屑人的事我很多,然后呢,回来呢,那个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立志要好好当个人,但后来没成功。然后呢,骑车的时候,骑骑骑,看了什么不该看的,我这样故意专注我的眼睛哟,旁边都模糊,我就这骑过,看来什么不该看的,我更要骑过。不屑的事,我自己心里有起一个念头,给它经过,实际上时间没多久,三五天呐,你发现你全身的气,都在改变。不过那个时候我还没修到,我还不能了解那股气的珍贵。各位,你回去试,三五天,真的不需要两个礼拜,就三五天,哦,所以孔子说:他那么多学生里面,能够三月不违仁的,会有谁?颜回呀!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日是多久啊。其余的跟在身旁的那么贤人,大多也只能够,能够一个月的很少,对吧。

  你不要以为这个很简单,因为我们常常都把德行当做口号,当做一个文词,我们在研读它,食之无味呀,弃之可惜。你为什么把它落实成动词,变成你的一种真正的行持,一种行为,一种坚持,一种气节。你为什么做不到?你真正做做看,三天五天,你就发现器宇轩昂,是不一样的,这个很重要哟。


  学习心得 什么样的具体作为能够得到仁的体会。这篇文章讲师从各个层面讲如何得到"仁",使我比较清晰明白要想做到"仁",重要的是"仁者先难而后获",先去力行,功效在后面,仁是用养的,要透过时间慢慢做,慢慢做,慢慢护持,一个人自处的时候,纯净而专一,做事的时候,纯净而专一,跟人相处的时候,非常的恭敬公正,一直保持这样的心在生活,你慢慢就可以长养你的本性了。反思自己很多时候是不够纯净专一,有得失心在,有计较心在,练习内观,常常反醒,要像夫子说的"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把非礼勿视、勿言、勿听、勿动做好,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好,把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做好,生活中踏实践行,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德行,有自己的"仁"就会跑出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